小麦财经股票配资
在养生赛道卷成红海的今天,有一个品牌用「无糖冻干柠檬片」敲开李佳琦直播间的大门,靠「当归黑豆」在 KOC 圈刷屏,还把梨膏、各类养生茶送进与辉同行、东方甄选的直播间,并和大主播们长期稳定合作——它就是喜善花房。
联合创始人古钧从电商运营助理起步,14 年开始筹备创业、15 年正式入局养生赛道,如今带着「轻滋养、高品质、无负担」的初心,把品牌做到年销 6000 万。他踩过爆品迭代的坑,也攒下供应链的壁垒;见过渠道红利的爆发,也懂用户需求的微妙变化。
最近,运营操盘手俱乐部主理人小贤和古钧聊了聊他的创业故事,如何从「抗糖风口」里找到差异化爆品?新品牌为何能入驻李佳琦、与辉同行等头部直播间,轻养生赛道的下一个机会在哪?以下是他的真实分享(经整理,以问答形式呈现)。
(前采内容是业务的基本情况介绍,古钧将在9月11日19:30,在运营操盘手俱乐部里做一场闭门分享,关注电商赛道,认可产品驱动生意增长的操盘手,可扫码添加会员助理来了解)
01
从运营助理到年销6000万养生品牌创始人
小贤:先聊聊你的创业故事吧?听说你最早是做电商运营的?
古钧:对,我研究生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在淘品牌「裂帛」做运营助理,当时也算头部团队。但我一直有创业的想法,工作一年后就决定出来试试。
最开始想做食品赛道,后来慢慢聚焦到「养生冲饮」——那时候发现市面上的冲饮问题挺多:高糖、添加剂、香精,尤其是奶茶,现在的问题当时更严重。我就想做「配方干净的替代方案」,比如花茶,这算是出发的初心。
选赛道时,我觉得有两个点很重要:一是能感动自己的事,二是能为世界做改善的事。抛开商业角度,如果你做的事连自己都不信,很难坚持下去。比如我们想解决「方便养生」的问题——现在人太忙了,养生需要配这配那,太复杂。我们的茶包、养生零食,其实就是想让忙碌的人「随手养生」。
小贤:所以最开始的爆品是柠檬片?当时怎么做出差异化的?
古钧:对,最早的爆品是柠檬片。当时市场上有两种主流:烘干柠檬片、蜂蜜柠檬片。烘干的口感差,蜂蜜的又大多加葡萄糖(不是真蜂蜜)。我们选了「无糖冻干工艺」——当时加工成本最高、工艺最先进的技术,做出来的柠檬片酸甜度、营养保留都比市面上好。
数据很快就起来了,后来被李佳琦团队选中,连续合作了一年半。其实也是赶上了「抗糖风口」,当时大家戒糖需求特别密集,我们的无糖柠檬片刚好匹配这个场景。不过现在回头看,当时对柠檬片的迭代有点滞后——后来柠檬液、柠檬饮料的市场起来了,我们没及时跟上,这是个教训。
小贤:从柠檬片到现在的6000万年销,中间经历了哪些关键节点?
古钧:2015年启动时,我们叫「喜膳」,后来商标没下来,改名「喜善花房」。早期靠内容电商(小红书、蘑菇街、一条等公众号)和社交电商(环球捕手)起量,2018年左右和李佳琦合作后,私域渠道也跟着迅速打开了。
2020年后开始布局供应链,入股了几家工厂:柠檬片的工厂现在是当地最大的鲜果深加工企业,梨膏工厂从散户扶持成正规军,连普普都找他们代工;青汁工厂现在是华东果蔬粉头部,还在布局豆浆赛道。这些长期主义的供应链布局,其实是我们能活 10 年的核心壁垒。
▼ 完整电商爆品打造分享,欢迎扫码咨询 ▼
02
入驻李佳琦、与辉同行等头部直播间
凭啥?
小贤:现在喜善花房的产品矩阵是怎样的?核心品类有哪些?
古钧:目前分四大类:
柠檬系列:冻干柠檬片、柠檬液(迭代款);
养生零食:当归黑豆(最近KOC在推)、坚果礼盒;
茶包系列:五红茶、酸梅汤、小吊梨汤(和与辉同行合作的季节款);
功能性粉类:梨膏、羽衣甘蓝粉、可可粉(超级食物线)。
还有膏方类,比如秋梨膏、苹果山楂膏,但现在没做太重,主要聚焦「轻养生」。
古钧的产品被头部主播们推荐
小贤:这么多产品线,是怎么规划出来的?会看市场体量吗?
古钧:说实话,早期我在数据化分析上做得很差,更多是跟着渠道走。比如柠檬片爆了,就顺着柠檬这条线做柠檬液;青汁火了,就迭代羽衣甘蓝粉。后来才意识到,选品要「用户需求+渠道需求」双轮驱动。
举个例子,当归黑豆这个品:用户端,当归和黑豆的养生认知很强,内容好创作(比如配红枣、枸杞,直播间能出段子);渠道端,独立小袋包装方便保存,毛利率比散装高,KOC和达播都愿意推。现在 KOC 端数据不错,我们想把它往上拔一拔。
还有茶包,早期做30包/39.9元的小茶包,用户回购率很差;后来改成大茶包,分量足、体验好,价格上去了,毛利率也高了——这就是渠道需求(毛利)和用户需求(复购)的平衡。
小贤:你刚才说“渠道需求很重要”,能具体说说吗?比如李佳琦当时为什么选你们的柠檬片?
古钧:李佳琦选品有两个核心:品类足够大,且差异化明显。
柠檬片本身是大品类,但当时蜂蜜柠檬片占主流,我们的「无糖冻干」是稀缺品——他团队收到样品后,试吃觉得口感和市面上不一样,加上「抗糖」概念正热,就定了合作。
后来和与辉同行合作梨膏,也是类似逻辑:当时市场上的梨膏要么用浓缩汁,要么加葡萄糖,我们重新制定我们梨膏的标准:
1)用鲜果熬的,不用浓缩汁;
2)低温慢熬,保留原儿茶酸;
3)不添加葡萄糖果糖等其他成分,并做可视化的优势对比。他们选品时会盲测,还会查供应链资质,最后用「原料干净+工艺透明」说服了他们。
现在渠道越来越看重「安全性」,包装、资质、检测报告都会审,甚至会问「产地在哪」「怎么鉴别好坏」。以前是「货好就能卖」,现在是「货好+合规+故事」才能进头部渠道。
小贤:你反复提到供应链,这部分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入股工厂?
古钧:早期我们也是找工厂代工,但很快发现问题:品质不稳定,迭代慢。比如柠檬片,不同工厂的冻干工艺差异很大,有的会用次果;梨膏更夸张,浓缩汁和鲜果熬的成本差 3 倍。
后来我们决定深度绑定工厂。柠檬片工厂,现在从散户变成当地龙头,现在它做B端生意都靠我们背书;梨膏工厂,我们入股后规范了生产流程,连朴朴都来代工;青汁工厂,从合作青汁到现在做果蔬粉头部,下一步要布局豆浆赛道。
核心是「长期主义」,工厂愿意跟你一起迭代产品,你也能把控源头成本和品质。比如我们的当归黑豆,工厂会帮我们优化当归颗粒大小,让口感更均匀;茶包工厂会根据渠道反馈调整包装设计——这种共生关系比单纯代工强太多。 反过来,喜善花房品牌热度也会给工厂带去了很多的代工客户。
小贤:供应链重投入,对中小品牌来说门槛很高吧?
古钧:确实,但可以从小而美开始。比如我们早期做柠檬片,只盯一家工厂,把工艺吃透;后来慢慢扩展到茶包、粉类,每个品类绑定 1-2 家核心工厂。关键是聚焦,不要贪多,先把一个品类的供应链做透。
现在很多品牌想靠轻资产起量,但养生赛道的壁垒其实在供应链——用户最终认的是品质,而品质的根在工厂。我们能和头部渠道合作,本质是工厂给的底气。
▼ 完整电商爆品打造分享, 欢迎扫码咨询 ▼
03
10年轻养生赛道实战观察
「变与不变」
小贤:现在养生赛道这么卷,你觉得「不变」的是什么?「变」的又是什么?
古钧:不变的是用户对干净配方的需求。不管是抗糖、戒糖,还是现在的中式养生,核心都是「吃得健康、喝得放心」。
变的是场景和形式:以前大家喝花茶是仪式感,现在是办公室随手泡;以前养生是中老年专属,现在年轻人靠养生零食续命(比如当归黑豆、芝麻丸)。
还有渠道,以前靠淘宝搜索,现在抖音、小红书的内容种草更重要。我们最近在补内容短板,比如当归黑豆找 KOC 拍熬夜党护发的场景,茶包和生活方式博主合作秋冬暖饮——这些都是以前没做过的。
小贤:听说你在布局多品牌?比如「种子森林」「纳鲜活」,是出于什么考虑?
古钧:主要是用户认知细分。喜善花房聚焦中式轻养生(中医理论),但超级食物粉(比如羽衣甘蓝粉)是营养学逻辑,用户会混淆。所以「种子森林」单独做超级食物线,避免认知冲突。
还有重养生赛道,比如助眠、抗疲劳,传统品牌太老气,我们计划用新品牌做年轻化的重养生——现在年轻人压力大,这部分需求在起来。
创业早期可以单品牌跑通,但到一定规模,必须「多品牌细分赛道」:既避免内部竞争,也能覆盖更多用户群。
▼ 完整电商爆品打造分享, 欢迎扫码咨询 ▼
04
从冻干柠檬片到当归黑豆,从李佳琦直播间到东方甄选、与辉同行,喜善花房的10年,其实是轻养生赛道的一个缩影:用户需求从「有没有」到「好不好」,渠道从「流量驱动」到「品质驱动」,品牌从「单品爆火」到「供应链壁垒」。
一切的沉淀,都会合适的时候爆发。毕竟,养生赛道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如果你也一直在关注养生电商领域,关注如何打造千万级别的电商爆品,或者面临着功效难宣传、渠道用户难平衡,成本升利润薄等问题,那么请一定要听古钧的系统分享~
直播时间:9月 11 日(下周四)19:30-21:00,包含 1 小时左右的分享,以及 20 分钟左右的 QA 互动。
运营操盘手俱乐部会员可 以在会员群内直接看直播。
非会员对本次分享感兴趣的,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会员助理咨询。
除了本期实战闭门分享,运营操盘手俱乐部还有 30+ 期电商实战闭门分享,覆盖小红书、抖音、微信私域等平台。
有半日闲床垫创始人@曾默翰,分享从选达人到投放,到最后的 ROI 评估,小红书 方法论到底应该怎么打,并且在 618 和双 11 反复拿到结果。
有浴见品牌创始人@李励Lily 分享如何在小红书 ,实现 2 年不到就做到小红书个护赛道 TOP。
还有内衣品牌创始人&CMO@小喜,分享非标服饰怎么在小红书做,通过内容种草引导到淘宝成交,淘宝店做到行业 top10。
每一场分享都是从落地经验里总结出来,有案例、有路径、有细节!欢迎扫码添加会员助理咨询和学习~
凯丰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