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著名的Ju 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以其独特的尖啸声和精准的轰炸能力成为战场上的恐怖象征。每当那刺耳的哨声划破天际,盟军士兵无不闻风丧胆股票无息配资,许多人在听到这种\"死亡之音\"时就已丧失了战斗意志。然而随着战争进程的推进,这款经典战机逐渐暴露出速度慢、防护薄弱等致命缺陷。在盟军新型战斗机的围剿下,Ju 87的损失率居高不下,加之其复杂的生产工艺难以满足战时需求,德国空军迫切需要一款性能更优、易于量产的新型俯冲轰炸机来填补战力空缺。
1943年2月,德国航空部正式下达新型战机的研发指标。最初的设计要求是开发一款采用传统活塞发动机的单座俯冲轰炸机,但随着战局恶化,军方在1944年初紧急修改了技术规范,要求改用当时最先进的喷气动力系统。亨舍尔公司迅速响应,于同年5月提交了代号为Hs 132的喷气式俯冲轰炸机/截击机设计方案。这款战机采用了诸多创新设计,旨在打造一款兼具高速性能和精确打击能力的多用途战机。
展开剩余61%Hs 132的整体设计极具特色,其雪茄形的流线型机身全长约9米,翼展7.2米,采用中单翼布局和独特的V型尾翼结构。为了最大限度降低飞行阻力,设计师大胆采用了双垂尾设计和前三点式起落架。更令人瞩目的是其革命性的驾驶舱布局——飞行员需要以俯卧姿势操纵飞机,通过机首的强化玻璃观察外界。这种设计不仅显著减小了机身截面积,还避免了传统座舱盖带来的气动阻力。虽然这种姿势会给飞行员带来较大负担,但此前在实验机型上的测试已证明其可行性。
动力系统方面,Hs 132借鉴了He 162战斗机的设计理念,采用背负式安装的BMW 109-003E-2涡轮喷气发动机。这款发动机可提供7.8kN的最大推力,使战机在6000米高空能达到惊人的780公里时速。不过喷气发动机的高油耗特性也限制了其作战半径,这是当时所有喷气战机面临的共同难题。为了提升战场生存能力,设计师在紧凑的机身内精心布置了燃油系统和武器挂架,确保战机在保持高速性能的同时仍具备可观的作战效能。
根据德军1944年底的最终生产方案,Hs 132计划建造6架原型机,分为三个改进型号。基础型V1仅在机腹挂载一枚500公斤航空炸弹;V2型换装更先进的HeS 001发动机,并加装两门20毫米机炮,兼具对地攻击能力;火力最强的V3型则将机炮升级为30毫米口径,专门用于拦截盟军重型轰炸机。按照原定计划,首架原型机将于1945年6月进行试飞。然而随着战局急转直下,虽然工厂已完成主要部件的制造,但未及组装就被盟军攻占。最终,这些珍贵的航空技术资料被苏联红军缴获,成为战后航空技术研究的重要参考。
发布于:天津市凯丰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